to top

资料下载

商标顾问

知识产权改革助力国企提质增效

创新与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命脉,更是本轮国企改革的要点之一。《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按照国企改革计划,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充分发挥。

  助推 知识产权护航央企“走出去”

  中国高铁是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中国中车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七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签约金额从2011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1亿美元,折合约560亿元人民币。

  根据公开专利数据,目前中国中车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有效专利数已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6月20日,中国中车累计申请专利3204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808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6400件,外观专利申请1234件。累计授权专利21598件,目前有效专利17309件。

  “在自主创新阶段,知识产权人员充当了清道夫和守门员,发现并清除产品中涉嫌侵权的技术方案,守住自主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纯洁性的大门,以确保能够顺利‘走出去’。”中国中车科技管理部知识产权处副处长王乾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铁背后包含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发展速度、创新、拼搏和敢于担当精神等多种成分,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王乾告诉记者,中国中车知识产权工作的宗旨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的技术信息促进科技创新,保障市场开拓的安全和自由。

  为支撑公司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中国中车加大了国外专利申请的力度,要求国外专利申请要占到专利申请总量的10%。2016年,中国中车共申请国外专利303件,比2015年申请量翻了一番。截至目前,中国中车已申请国外专利1213件,专利覆盖美国、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俄罗斯等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中车已在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蒙古、泰国、波兰、立陶宛等30多个国家,累计申请专利100多件。

  在王乾看来,在不同的阶段,知识产权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技术引进阶段,主要工作是围绕着吃透技术引进协议,通过专利检索分析和专利技术信息利用,帮助研发人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特别是对于核心算法等外方没有转让的技术,要通过专利信息检索来补充对引进技术的理解。

  据介绍,以复兴号高铁为例,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格要求研发人员不得利用外方享有知识产权的引进技术,并对技术方案与引进技术比对,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进行修改;二是在全球范围内检索国际同行的专利,进行侵权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发现的可能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技术,必须进行规避设计,以确保未来能够顺利“走出去”。

  “这两项工作的内容非常庞杂,也非常艰苦,要分析的专利达数万件之多,侵权判断的确定也需要非常专业的水准,正是由于中国中车知识产权人员的这种严格的清道夫精神和守门员精神,我们才有底气说,复兴号高铁是纯正中国人的高铁。知识产权人员以自己的方式擦亮了国家名片。”王乾说。

  承压 中企在海外屡涉专利纠纷

  多位专家表示,在央企专利数出现跨越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应该更加紧绷知识产权这根弦,尤其是在海外市场,要学会正确面对来自国外企业专利布局的压力和专利纠纷增多的风险。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中企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国企业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多。某市级法院负责人表示,仅去年该院受理一方当事人为涉外企业主体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七成以上为境外维权纠纷。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唐广良介绍,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面临的维权问题不仅涉及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也要考虑如何应对来自海外的侵犯知识产权指控。

  “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就遭遇了不少知识产权的纠纷,有些方面这些企业非常被动,甚至遭受了巨大损失,因此要积累经验教训。”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方面,企业要好好理解当地的产权保护政策和法律,适应这种情况,并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面对某些恶意诉讼,中国企业也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寻找有利因素,进行阻击。

  有专家表示,从宏观策略来讲,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保护本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合作条约或协定,形成互助体制,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表示,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十三五”规划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比如提出了要研究在境外使馆派驻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并在一些展会上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法律咨询服务等。这些措施将更好地有利于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

  建议 加快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助国企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改革。记者了解到,一大批央企也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的维权和保护,并不断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我国此前还专门出台了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和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意见。

  随着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的提速,通过多种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加快促进央企增效升级。有专家认为,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增强央企创新发展活力,这也是央企深化改革的支撑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首先要改的是观念,应当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产权当中很重要的部分。”李锦表示,过去企业对于知识产权重视不够,但现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逐渐认识到产权和标准才能决定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定位。

  “一直讲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而知识产权是做优的内核,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准,现在看依然重视不够。”李锦说,应重视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激励制度,鼓励产权评价考核,并将其制度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此前表示,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多成效。但是这些年来企业和社会也不断有所反映,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造成了企业获权、维权效率下降,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同时,知识产权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参与决策的层级越来越高,情况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改革:一是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提升层级,同时研究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授权地方开展知识产权改革试验。

阅读更多...

青岛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共10城市入围

青岛市科技局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青岛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据悉,全国29个符合条件的城市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10个城市获入围资格。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工作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评定工作,经过汇报答辩和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10个入围城市,青岛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表明青岛的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已居全国先进行列。

  据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周期为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创建期间,青岛将建立健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制定配套措施,明确任务分工,推动各项任务目标落实到位,着力抓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在区域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阅读更多...

我国构建“四位一体”知识产权运营体系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运营也迎来了发展新高峰。从知识产权运营试点企业到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再到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城市,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大,这对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日,在由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让创新更具价值”专利运营主题沙龙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企业管理处处长胡军建表示,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已初步构建了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产业发展、金融资本正逐步实现有效融合,全国的知识产权运营业态正在逐步发展。

打造“平台+机构+资本+产业”体系

“专利运营需要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如果只解决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个问题是不能体现运营的价值的。因此,专利运营需要有前期大量的投入,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成效。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多人关注到开展专利运营必须要有资本的加入,企业才真正能够通过运营实现发展。”不少业内人士呼吁。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在部署4个重大专项时,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体系建设”,并提出了“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等具体任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

其实早在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就会同财政部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确立了在北京建设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在西安、珠海建设两大特色试点平台,并通过股权投资重点扶持20家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示范带动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1+2+20+N”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同时,以股权投资方式扶持10个省份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引导10个省份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支持4个省份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产业发展、金融资本的融合,初步形成了“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为专利的转移转化、收购托管、交易流转、质押融资等提供了平台支撑。

知产运营需资本“撬动”市场

资本是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涌现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从出资人的性质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由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运营基金和主要由企业出资主导的市场化运营基金。前者如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国知智慧基金等,后者如七星天海外专利运营基金等。在运营模式上,各基金各具特色。

2015年成立的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是我国首只由中央、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引导发起设立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资金规模最大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据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机构副总经理张玉娇介绍,这只基金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存续期为10年,计划规模10亿元。基金首期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和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投资于这两个产业中拥有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市场前景良好、高成长性的初创期或成长期企业,或者具有相应产业领域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以阶段参股的方式向开展相应产业领域业务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进行股权投资,支持发起设立新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并在约定的期限内退出;构建由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运行管理的结构优良、布局合理专利组合(专利池)项目。

“去年一年,首期资金的募集已经完成和LP(管理合伙人)的确定工作,年底已经完成工商注册和资金备案工作,首期LP中,除了中央财政资金和北京市财政资金外,还包括亦庄、西城、丰台、昌平、房山等在内的中关村园区管委会资金,以及来自投资机构、市场化基金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社会化资金,这也是根据国家出资、市场化运作的精神进行募集的。今年,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已经开始投入运营。”张玉娇说。

专利运营要服务实体经济

对未来知识产权运营发展,胡军建表示,争取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定位清晰、领域齐全、能力突出、竞争有序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推动知识产权运营产业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启动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以后,我国已经培育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1000余家,今后希望培育一些能够激活市场,联接供给和需求,更好地发挥中间纽带和桥梁作用的高端的、专业化的服务机构。”胡军建说。

同时,胡军建坦言,现在社会上服务机构有把知识产权运营做虚的趋势,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从业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知识产权运营一定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不管平台也好、资本也好,服务的真正落脚点要有实体经济项目。此外,就高价值富集的高校来说,虽然设有技术转移办公室,但是真正运转起来的并不多,这不仅与高校对研发人员的管理、对科技成果的管理方式有着直接关系,还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普遍偏低有关。高价专利培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订单式的研发体系。而研发体系的确立,不应采用统一的模式,要根据不同行业而定。”胡军建说。

此外,胡军建强调,知识产权运营或专利运营都要实现“技金产”互动,即技术、金融和实体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对此,胡军建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模式“专利和知识产权法律确权的标的物,能够连接资本和实体产业,形成持续互动推动实体产业发展的模式。这个模型有企业、有资本,通过实体产业来源市场发现好的项目,同时资本不断跟进,将项目培育壮大。”

阅读更多...

联系方式

青岛市 市北区

小港一路6号1416室

0532-82086088

0532-82086097

协会组织

  • 国际商标协会
  •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
  • 中华商标协会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 to 17:30
周六
9:00 to 17:30
周日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