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杂文随笔 (101)

地理标志——於潜三绝

 

於术性温,味甘苦,有健脾补中、燥湿、利水止汗之功效,尤以除湿、利尿为佳。除中医处方外,也可单味切片泡饮,治湿困脾胃,手软脚酸之疾。近年,於潜酒厂 还用于生产於术酒。於术曾长期作为白术一样,当作二类统购物资,价格偏低,近几年退出后,价格暴涨暴落。解放后,於术生产有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过两次生 产高峰,第一次1957年至1959年,第二次1969年至1973年。目前临安市於术研究所已着手研究、挖掘和培植地道的优质於术。

  在 临安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第四课“於潜三绝”——於术。课文中说到:於潜地处山区,高山低丘连绵不断,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在众多的土特产品中,要数於术、 天目笋尖、天目青顶(茶叶)三样最为出名,有“於潜三绝”之称。关于“於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只仙鹤,从南极仙境衔来一支草药,它飞到天目 山,留恋这一块美丽的土地,就在这里种下了药草,并每天守护着仙草。日子一长,仙鹤化成了一座小山,就叫“鹤山”。有一年,於潜一带闹瘟疫,老百姓都染病 在床奄奄一息,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衣姑娘,把药煎了让病人喝,大家的病都好了,人们十分感激。有一位年轻人跟着白衣姑娘,见她往荒山野岭上走去,到了一块 山坡上,白衣姑娘不见了,年轻人发现这里满山遍野都是这种能治瘟疫的药材,后来人们就把它取名为“於术”。

  於 术与人参齐名,似白鹤形,怪兽形最为名贵,切开来,里面有朱砂点和菊花瓣的云头形状。冬天下雪凡是有於术的地方,上面都不积雪,挖下去就可能得到於术。现 在,於潜一带有药农专门种植於术,於术分一年术、二年术、三年术、四年术四种,普通市场上的一般为二年术,生长年份越久其药用价值越高,天目山上还有野生 的於术,非常珍贵。

  传说某年有一徽州朝奉,鉴别一株白术,说道此一半是於术,另一半不是於术,经验证此术果长于分界岭上,一半在於潜界内,一半在界外。这个传说未免太过神奇,但足以可见於术确有其不同凡品的特色。

 


  

地理标志——果下马

 

云南矮马形成和饲养历史已相当悠久。我国古代从西汉至清代史籍中均有矮马的记载。《通鉴》称“汉厩有果下马,高三尺,以驾辇,师古曰:小马可于果下乘之,故 曰果下马”。《宋史马政》“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清《滇海虞衡志》称“果下马,滇亦有之,然不多,但供小儿骑乘,故不畜之也”。

  《屏边苗族自治县》记载,早在西汉元鼎年间,屏边县并已划为进乘县地,说明在这之前,屏边县并已经有人生活。据康熙广西府志弥勒州(管辖屏边县)物产志记载:“兽之属:牛、马、驴、骡、……”。

  苗 族等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居住在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山区,矮马一直是人们驮挽及骑乘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在苗族群众每年的传统节日花山节等重大 节日中,“赛马会”往往是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云南矮马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在相对封闭的山区,经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而形成,并适应当地 炎热、湿热的气候和山地陡峭需要、以驮运骑乘之用为主的品种。

地理标志——宫庭红茶正山小种

  据记载1662年葡萄牙公主瑟琳嫁英皇理二世去几箱中国正山小茶作入英国皇。据英国皇后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泡一杯正山小茶,正山小茶成为贵重的珍品。随后,安女王提倡以茶代酒,将茶引入上流社会,此正山小茶作的奢侈品,后逐演化成下午茶。在此期老茶、英国人诺顿奖说胜过人参英国17著名人拜在他的著名《唐》()里道:得心儿得那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武夷的茶(BOHEA)。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

    从此喝茶成了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英国人武夷茶(BOHEA TEA)特趣,早期的敦市只有武夷茶,无其它茶,昂常,豪富室方能享用得起。由于英国皇室外成茶的热爱,塑造了茶高美的形象。第七世裴神速公爵夫人安娜出心裁,17茶及干,这样可以生消除深思的感。此后,午后茶就成行全国的一的礼,通常都在茶中加入牛酪。由于当茶价很高,由此争山小茶泡二三次。茶1864年成立后,茶始在英国大行其道,而成项传。有趣的是,茶馆刚竟成身女子唯一能公会晤朋友而不及名誉的唯一所。

    由于正山小茶茶味郁、独特,在国上通常作最好的中国茶(CHINA BLACK TEA)迎。远销英国、荷、法国等地。正山小了中国茶叶入欧洲的元,走煌的程至今仍誉西方国家。

    瑟琳皇后有一则轶闻1662年葡萄牙公主瑟琳在嫁英皇理二世的盛大婚礼上,频频举起盛满红汁液高脚杯回王公的祝,高脚杯的汁液到底是什?参加婚礼的法国皇后了解秘密,而派士潜入皇后寝士探得皇后天天用的小碎叶是中国茶,想点回去献法国皇后,不想被当捉住。在法庭,法国出了潜入皇机,是了探听茶的秘密,使中国茶一下在英国家喻户晓

地理标志——醴陵花炮的起源

      醴陵是中国花炮的主产区之一,又是花炮行业祖师李畋的故乡,自原始的“爆竹”到现代的鞭炮烟花,其生产工艺、产品艺术、使用范围,都与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教化、文学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花炮文化。

  醴陵花炮起源最早可上溯至唐代。相传唐朝初年,吴楚间瘟疫流行,李畋在其家乡麻石村用竹筒装填火药燃放,利用爆炸时产生的气浪和硝烟驱散瘴气,控制病疫传播,并曾为唐太宗李世民“驱鬼祛邪”。李畋因开火药用于“爆竹”之先河,故被花炮行业尊为祖师爷,称为李畋先师。这个李畋就是湖南醴陵人。后人将炮竹加以改进,以纸筒代替竹筒,变单发为连响,并研制出了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烟花。尔后花炮逐步形成规模宏大的产业,为许多花炮产地带来了滚滚财源,醴陵也因此成为江南富庶之地。

  据史料记载,“湖南生产鞭炮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及清乾隆年间……湘东之平江、浏阳、醴陵……均为爆竹制造中心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醴 陵最早的花炮产区是麻石及邻近的富里、潼塘一带。至清咸丰、同治年间,产区扩展到南桥、白兔潭、仙石、浦口、王坊一带,与浏阳金刚、大瑶、萍乡上栗等地区 连成一片,形成集中产区。清光绪年间醴陵花炮开始出口海外。解放后,花炮发展成为醴陵两大支柱产业之一,醴陵花炮的鼎盛时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市 有花炮厂家400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产值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东莞。

  醴陵燃放花炮的习俗,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鞭炮多用于婚丧喜庆、重要集会、开业庆典、四时八节、祭祖祀神、迎宾送客等,范围广、用量大。尤以传统节日、婚丧喜庆为最普遍。

  旧时,自头年腊月12月24日“过小年”、“送灶神”起,燃放日趋稠密;到 除夕,进入高潮。从祀水神、家神、“馈岁”、“辞岁”、“分岁”、吃“年夜饭”、“接灶神”到翌日“祀诸天”、“出天行”、“关财门”、“开财门”,鞭 炮、花炮通宵达旦。春节期间,宾客来往,都燃放鞭炮迎送。正月玩龙灯、狮灯、蚌壳灯,都燃放鞭炮,增添热闹气氛。正月初二“启牙”、初五“五成”、初七 “上七”,都要燃放鞭炮;十五日元宵节,万家灯火与鞭炮烟花交相辉映,有“月不得明,露不得下”之概。 惊蛰日,预示虫蚁从冬眠中苏醒,农家祈求减少虫害,室内室外都燃放鞭炮,并念念有词:“惊蛰、惊蛰,爆得虫蚁笔直!”。此后,清明、端午、婆官、中元、中秋、重阳、立冬等时节,以及每月初一、十五、或祭祖、或祀神,都要燃放鞭炮。

  解放以后,燃放花炮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相应变化。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举行集会时,都要燃放鞭炮;重要会议的开幕、闭幕仪式上也要燃放鞭炮,且多在奏国歌和礼成时鸣炮,这都已经形成习惯。相反, 农历的节日燃放鞭炮较旧时少一些,只是在春节、元宵节、中元节燃放。而且大量燃放烟花。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放鞭炮烟花的习俗也随着发生了一些变化。企业、店铺的开业、重点工程的奠基、竣工都要燃放鞭炮烟花,以示庆贺;特别是婚丧喜庆、乔迁新居、春节期间尤甚。除夕的年饭前, 春节零点,全市城乡, 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烟花。特别是城区鞭炮声响成一片,持续半个多小时,烟花也此起彼伏,形成独特景致。

地理标志——镇江香醋是杜康儿子发明的

       镇江香醋,驰名中外。其色浓而味鲜,香而微甜,酸而不涩,并以“香醋摆不坏”而著称。

  相传,香醋是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的。

  就在杜康发明了酿酒术的那一年,他举家来到镇江,在城外开了个前店后作的小槽坊,酿酒卖酒。儿子黑塔帮助父亲酿酒,在作坊里提水、搬缸什么都干,同时还养了匹黑马。

  一天,黑塔做完了活计,给缸内酒槽加了几桶水,兴致勃勃的搬起酒坛子一口气喝了好几斤米酒,米酒后劲不小,没多久,黑塔就醉醺醺的回马房睡觉了。突然,耳边响起了一声震雷,黑塔就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看见房内站着一位白发老翁,正笑眯眯的指着大缸对他说:“黑塔,你酿的调味琼浆,已经二十一天了,今日酉时就可以品尝了。”黑塔正欲再问,谁知老翁已不见。和他大声喊:“仙翁,仙翁!”自己便被惊醒,原来刚才是自己梦中所见,梦中所闻。

  黑塔回想刚才梦中发生的事情,觉得十分奇怪,这大缸中装的不过是喂马用的酒糟再加了几桶水,怎么会是调味的琼浆?黑塔将信将疑,其实正觉唇干舌燥,就喝了一碗。谁知一喝,只觉得满嘴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坦。

  黑塔大步走进父亲房中,将刚才梦中所见、口中所尝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父亲。杜康听了也觉得神气,便跟黑塔一起来到马房,一看大缸里的水是与往日不同,黝黑,透明。用手指蘸了蘸,送进口中尝了尝,果然香酸微舔。

  杜康又细问了黑塔一遍,对老翁讲的“二十一”天、“酉时”琢磨许久,还边用手比画着,突然拽住黑塔在地上用手指写了起来:“二十一日酉时,这加起来就是个‘醋’字,兴许着琼浆就是‘醋’吧!”

  从 此杜康父子按照老翁指点办法,在缸内酒槽中加水,经过二十一天酿制,缸中便酿出醋来,再将缸凿一个孔,这醋就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了。杜康父子将这调味琼浆 送给左邻右舍品尝,左邻右舍又连连说味道好,没多久,远近街坊都赶过来买,这醋便在镇江城内卖开了,又传出镇江城,名扬四方。

  后来镇江人发现,醋摆久了也不会变质,反而存放愈久,味道愈加醇香。“香醋摆不坏”,便成了镇江醋的一大特点。

地理标志——门源奶皮飘香

     奶皮,是青海省门源地区独特的回族名间奶制品,是牛奶煮沸后扬动起泡,再静止一段时间后由悬起的脂肪沫等凝结而成的物质,是牛奶的精华部分。门源奶皮精选 青藏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牧草和雪山泉水养育的牦牛、犏牛的新鲜奶汁为原料,在继承回族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按照现代营养需要精制而成。对于奶皮, 还有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

  浩 门河畔某村庄有一户人家,父母早亡,只有兄弟二人过活。弟弟墩尔娶了美貌的索尔后,哥嫂就提出了分家,其实就是把墩尔和索尔赶出了家门。他俩别的什么东西 也没有分到,只有那头又老又瘦的黄奶牛属于他们。小两口无家可归,只好暂且住在一个窑洞里。就在墩尔和索尔没吃没喝、愁眉不展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了,瘦骨嶙峋的黄奶牛竟生下一头小犊子,而且黄奶牛是个奶桶,一顿能挤一小木桶奶子。小两口喜出望外,眼前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他俩滚奶子喝,做酸奶吃,还 从奶子中提取了曲拉和酥油。后来,墩尔就上山打猎,变卖猎物买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清淡的日子里充满了欢乐。

  俗 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地有个昏官既贪色又好吃,他经常敲诈墩尔,从他手中要去鹿羔啦、狍子啦、野兔啦、山鸡啦,然后独自美餐一顿。有一 日,昏官又到墩尔家来敲诈山货,无意中看见了索尔,顿时神魂颠倒了。第二天,衙役们就把墩尔押上了大堂。昏官一反常态,厉声厉色地对墩尔说,你常年打猎, 冒犯山神,罪不容恕。不过本官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本官有一药方尚缺龙眼肉和凤爪两味,想必你能找到。在昏官的威逼下,墩尔只得告别爱妻上了路,一去 杳无音信。

  昏官几次逼索尔进衙,索尔誓死不从。索尔大白天遥望青山,哭干了眼泪,望麻了眼睛,傍晚,就在厨房里照旧烧火滚奶子。她一边拉风匣,一边从窗口望天空中的浩月,望浩月中大树上吊死的四姑娘。望着望着就走了神,常常把半锅牛奶烧干了,锅里冒着蓝烟,屋里弥漫着焦奶子的味儿。

  黄奶牛心疼自己身上流出的血,更心疼失去丈夫又受人欺辱的索尔,就对飞到身边蓄意吮血的蚊子说,我浑身长毛,牛皮很厚,你想蛰我是妄想。不过,你照我的吩咐去做一件事,我就告诉你在我身什么地方最适宜蚊子吮血,蚊子就答应了。

  一 天傍晚,索尔又在滚奶子,同样在望夜晚出神。这时,一只蚊子飞过来在她鼻尖上蜇了一下,疼得索尔跳了起来。见那蚊子有指头大,在她眼前旋了几下,就掉进滚 烫的奶子锅里。索尔见了一阵恶心,就拿小勺子去舀,舀一勺不见死蚊子,再舀一勺还是不见蚊子的影儿,就这样舀了又倒,倒了又舀,半锅奶子就舀成了一锅泡沫 了,可是蚊子一直死不见尸。其实呢,蚊子在锅口的热气中只是一晃就飞到黄奶牛那儿去了,黄奶牛没有失信,就告诉蚊子,牛肥奶胖大,那儿最怕蚊子蜇。直到今 天,六月盛夏里蚊子常飞进牛腿里往奶胖上狠螫,螫得奶牛们满滩疯跑。

  再说索尔没找到蚊子,也无心再去烧灶火,就睡了。第二天揭开锅盖一看,锅里凝结了厚厚一层金黄色的奶皮子,索尔放到嘴里一尝,差点香死她。

  昏 官派衙役又来逼索尔了。索尔想昏官嘴贪,就送他一张奶皮,求他往后不再纠缠。谁知事与愿违,昏官要奶皮,也要索尔。索尔无奈,她泪涟涟走到黄奶牛身旁,解 开牛鼻圈上的缰绳,彻底释放了这头有恩于她的老牛,然后拿着绳子,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厨房。县衙里,衙役们把最后一片奶皮泡进了昏官的茶碗。时值盛夏,昏 官穿着背心短裤,靠在躺椅上很惬意地又吃又喝,想到日落后手下人就去抓索尔的事,脸上就有了狞笑。忽然,茶碗里那片油津津的奶皮儿一卷一伸地翻动了,几下 竟然飘起来,变成了一只硕大的蚊子,先在昏官眼前飞舞了一阵,就倏地飞到他的腿盘,把他的命根子当成牛奶头狠螫了一下,随之传来昏官的一声惨叫。由于蚊子 的毒气大,昏官死了。就在昏官被蚊子螫得惨叫的时候,索尔在厨房里悬梁上吊了,不过没死成,当她蹬翻脚踩的凳子时,缰绳断了,缰绳是黄奶牛咬断的。

  若干年以后,墩尔回来了,白发苍苍的谁也不认识他。他走遍天下最终找到了昏官要的龙眼肉和凤爪,原来那是荔枝和鸡爪子。窑洞依然如故,索尔不在了,黄奶牛也不在了,炕桌上有一张金灿灿油津津的奶皮子,香气四溢……

地理标志——神奇的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是国内少有的茶树良种,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都比外地品种要胜几筹,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关于“石阡苔茶” 还有两个典故:

    一是御封“天子藤茶”。

  石阡县佛顶山独特的野生藤 茶经茶史药典多方专家追史溯源考证,茶圣陆羽在其第一部《茶经》里将它归为新梢枝性状的藤茶类中,清朝光绪皇帝御封其名为《天子藤茶》,我国最早的诗歌总 集《诗经》称之为古茶,它是茶叶王国的瑰宝,药效性能很强的茶之奇葩,主要分布在贵州石阡佛顶山之上。相传,在清光绪年间,有一位名叫陈子贺的先生在皇宫 内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当时光绪帝的身体较为虚弱,食欲不振,脸色苍黄,声音沙哑,脸上常长着黑斑和青春痘。而光绪帝又极怕吃药,患此疾病令其十分烦恼。 恰好当年陈子贺老师回老家探亲,发现乡亲常饮用石阡佛顶山上的野生藤茶,不但很少患病,而且个个精神饱满,面颊红润,陈老师品尝此茶后口感舒服,就是灵机 一动,回京时带了一包献予光绪帝饮用。光绪尝之,感觉别有风味,口感清爽,咽喉舒服,于是便作茶经常泡饮,不到半年,光绪不但脸上的黑斑和青春痘消失了, 而且也感觉精神舒爽,身体强壮。为此,光绪皇帝便将该地藤茶御封“天子藤茶”,从此藤茶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还流传海外,至今仍在南洋与东南亚各国中享有 盛誉。

  二是坪罐茶换来的进士。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清 明节,一读书人进京赶考途经现石阡县坪山乡坪罐村,时值缕缕白雾犹如一层层薄薄的轻纱飘逸在山间田野,雾下丛丛茂密的茶树撑着身腰,争相吐新纳秀,长出一 颗颗青翠欲滴的新芽,散发出幽幽的兰香,这里优美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才子。于是便吩咐随从检点行礼逗留在村寨游山赏景一番。走进农家,人们以茶相待, 茶香扑鼻,轻呷细品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疲意全无。上路时又带上几筐茶叶,沿途祛疲除病使用。一行到京城,只见宫廷内外人心惶惶,城门内外贴满诏告, 原来因太后病重难愈,宫廷诏告天下,求医问药,读书人见此,遂将坪罐茶奇妙功效描述一番,再呈送给皇宫。不几日,太后病愈,论功行赏,皇帝免试赐封读书人 为进士,从此,石阡县坪罐茶也由此声名远播。

地理标志——石柱黄连背后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石柱县黄水坝老山上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姓陶的医生。他妻生下二男二女。有一年遇天灾,妻子和两个儿子相继病死,因家境贫寒,无力抚养, 三女儿也送给了别人家,只留下幺女,父女相依为命。陶医生雇请了一名叫黄连的帮工,替他栽花种草药。黄连心地善良,勤劳憨厚。

  没过多久,黄水坝一带的老山上不少人都得了一种相似的疾病,患者多属高热烦燥、胸闷呕吐、泄泻瘌疾、肿痛,渐渐地一个个身强力壮的人都失去了劳动能力。懂事的陶家幺女,算是个幸运儿,她没染上这种怪病,还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务。

  有一年春天,陶幺女踏青外出,在山坡上,她忽然发现一种野草的叶边沿具有针刺状锯齿,长有很多聚伞花序,有黄色的、绿色的,也有黄绿色的,好看极了,顺手拔起这些野草,乍看草根节形似莲珠,或似鸡爪,或似弯曲的过桥杆,她兴奋地带回家种在园子里。

  黄连每次给花草上肥浇水,也没忘记给那野草一份。天长日久,野草越发长得茂盛,葱绿滴翠。

  次年夏天,陶医生外出治病,十多天没回家,其间,陶幺女也卧病在床,厌食不饮,一天天瘦下去,只剩得皮包骨头了。陶医生的几位同乡好友煞费苦心想尽办法,也没治好陶幺女的病。

  黄连心想,陶姑娘在园子里种下开黄绿色小花的野草,怎么不可以用来试一试?于是他就将那野草连根拔起,洗干净,连根须叶一起下锅,煮了一会儿功夫,他揭开锅盖一看,锅中的野草和汤全都煮成黄色的了。

  这时黄连拿起汤勺舀了一碗,正想给幺女送去,突然想到,万一有毒,岂不是害了陶姑娘?不如自己先尝一下,只要自己没被毒死,就让陶姑娘喝这汤。他随即一饮而尽,只是觉得味道好苦。

  隔了两个时辰,黄连见自己还活着,手脚都动得,话说得,耳听得,眼见得,方信这野草无毒,这才端一碗让陶幺女服下,说来也怪,陶幺女喝下这野草汤,病竟然就好了,她对黄连说:“这是一味好药,就是太苦了。”此时,已暗恋陶幺女许久的黄连听后黯然神伤地说:“我苦等一个人儿,却没等到,也许和我的命一样苦吧!”

  老山上的乡亲们得知陶幺女喝了用野草熬的汤痊愈的消息后,都去采挖这种野草来熬汤服用,结果他们的病都痊愈了。但不久,黄连在一次采药中不慎摔成重伤,他带着苦恋去世了,临死前他对陶幺女说:“陶姑娘,我爱你,可我等不到了……”陶幺女为了纪念黄连,表达对他的爱慕之情,便把这种清热解毒,味苦的草药称为“黄连”。

今天你侵权了吗?

 

近日,“江门某商贸行在店面招牌上标注“五粮液”商标,被该酒业公司告上法庭,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的维权费用合共6万元。”关于本案中侵权责任认定问题我们不做详细考究,现在仅作一个假设,会不会该商贸行仅仅是为了表达店内有售“五粮液”这种品名的酒水呢?

知识产权又被称作是“智慧财产权”,也就是说,知识产权侵权有可能并不像我们所理解的其他权利那样,在受到侵犯时,能切实的看到“侵害状态”或者“侵害结果”。商标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那么,会不会有当事人已经侵权或者被侵权却不自知呢?

以上文中“五粮液”一案为例,类似情况,抛开恶意侵权不谈,若某一品牌的某一地区的经销商为了表达自己销售该品牌的授权以及吸引顾客的需要,将该品牌标注在店面醒目位置可能是大部分商家的做法。表示销售,当然可以,但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店面商标在尼斯分类中属于服务商标,也就是说,店家在为了表示店内有售某品牌产品时仅仅直接标出商标,而该商标在服务类别也享有专用权,那么店家的此种做法就已经进入商标侵权的范畴。

还有另一个问题,普通大众对于其他权利受到侵害或者侵害别人时都有相对较为明确的认识,比如,人身权,不论是侵害了别人还是受到侵害,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可以根据情节要求赔偿等等,但是在知识产权面前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不了解、不重视。笔者在实际处理案件过程中,经常有侵权人声称自己不知道而拒绝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当然不可能仅仅因为一句“不知道”就免除,但是“不知道”在知识产权侵权原因中确实占有一定的比重,我们可不可以假设一部分“善意”的侵权人如果提前知道某种行为构成侵权要承担侵权责任时,他不会去做呢?我想,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在少数,在绝大多数人面前,法的规范作用都发挥着它巨大的“规范作用”。

不可否认,知识产权保护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普通大众生活中的其他“切身实权”,尤其在一些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的偏远地区,不难看出,我们的“知识产权事业”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鲜明标志,这条路我们必须走也值得走!

 

 

 

 

 

“老干妈”的商标维权路

   提起“老干妈”,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出火红的辣椒酱的画面,作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老干妈”的形象深入人心,一提起辣椒酱,人们的第一反应都会是它。作为一个从不做广告、也没有过融资行为的民营企业,其产品已经遍布5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毫不夸张地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除了经营者拥有独到的管理理念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空,企业对于“老干妈”商标的重视以及推广也功不可没。

“老干妈”的发源地在贵州贵阳,那是在中国的西部,一个喜欢吃辣椒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四川省和湖南省的地方。创始人陶华碧百手起家,造就了全国最有名的辣椒酱品牌期“老干妈”的商标也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然而树大招风,随着“老干妈”的品牌席卷全国,与其商标名称相似相近的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时间“老干爸”、 “老干娘”、“老干爹”,各式各样的“傍名牌”让消费者难以分辨。这些商标,严重侵犯了“老干妈”商标的唯一性、排他性、专有性,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于商标侵权为,“老干妈”的回应是不惜血本,决不心慈手软,虽然每一次的过程都充满坎坷,但是企业对于保护自己商标的努力还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这也是企业得以长期发展所必需经历的。其中,“老干妈”与湖南“川南干妈”耗时长达五年的商标权之争,更是体现了“老干妈”企业的坚韧与不屈。

湖南,作为中国知名的辣椒产地及消费地,有着数以千计的辣椒调味品的工厂和作坊,其辣椒酱的产量很可观,质量也出类拔萃。可是在辣椒酱品牌的竞争中,却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与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老干妈”相提并论。其中,湖南“川南干妈”因为其侵犯“老干妈”的商标权,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商标与“老干妈”商标在构成要素、含义、整体外观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且指定使用在“调味品、辣椒油”等相同类似商品上,构成指定使用在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在长达五年的商标权纷争之中,“老干妈”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据理力争,最终北京市高院作出判决,贵阳老干妈胜诉,湖南老干妈停止在风味豆豉产品上使用“老干妈”商品名称,并停止使用与贵阳老干妈风味豆豉瓶贴近似的瓶贴,赔偿贵阳老干妈经济损失40万元。作为胜诉方,“老干妈”自然是欢欣鼓舞,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而是继续选择起诉商标评审委员会,认为后者允许“川南干妈”商标注册的做法,违背了对已注册的驰名商标在相同类似商品上应强化保护的一般性原则,即在相同类似商品上,如果存在已注册的驰名商标,对此后的注册商标的近似判断要更严格,对混淆界限的把握要更宽泛。否则,可能会造成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反而低于对普通商标保护的情况。“老干妈”的这一作法,在维护了自己权益的同时,更是防患于未然,这种对于商标权利的危机意识,很值得各个企业的思考和借鉴。企业家应该明白,阻止商标侵权的发生,比已经发生之后再去维权,要节省大量的成本,这是每一个经营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然 ,“老干妈”的商标维权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内忧”还未消除之际,“外患”却接踵而来 。2010年,在美国市场发现有泰国同类产品侵犯“老干妈”商标权的现象。当时企业负责人给侵权企业发过律师函,对方在当地停销了一段时间,更换了产品商标,但之后又转战纽约、芝加哥等地继续销售。之前,“老干妈”在出口德国时也遭遇了滑铁卢,其商标已经被其他企业在德国抢注,直接影响了其在欧洲市场的进军的战略。这也给了“老干妈”一些启示,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合理利用法律之间及国际公约间的不协调与冲突,维护自身‘潜在利益’,对正在使用的商标尽早申请注册。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家的战略眼光除了放长,也要放广,在国际上更要对包括商标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予以重视,商标就像一块敲门砖,只有敲开了门,其产品才可以被允许进入。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老干妈”的商标维权路虽然艰辛,但是同时也为自己的品牌无形中作了很好的广告,其不遗余力的打击侵权行为,实际上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消费者更加认同“老干妈”的品牌。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品牌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对商标的坚定守护也必将积日累月,但是,维护自己权利的决心却不能动摇。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了“老干妈”这一名称的由来,创始人陶华碧曾经开了个简陋的小吃店,专卖凉粉和冷面,由于价格便宜、分量特别足,而且遇上真有难处的学生她就不收钱,所以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干妈”。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能给没有硝烟的商标权利之争,带来一丝温情。

                                                                                                                                                                                                       刘娟

订阅此RSS源

联系方式

青岛市 市北区

小港一路6号1416室

0532-82086088

0532-82086097

协会组织

  • 国际商标协会
  •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
  • 中华商标协会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 to 17:30
周六
9:00 to 17:30
周日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