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未来的知识产权挑战
中国企业未来的知识产权挑战
专访国家******调查。
五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当前,我国也有不少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产品被他人仿冒或侵权,造成损失的情况。对企业的调查显示,在贸易目的国因自身产品被他人仿冒而影响出口的比例高达24%。企业在海外被他人仿冒和侵权的,在当地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进行主动维权的企业又不多,仅占29%。
为何处于不利地位?
《21世纪》:造成我国企业在海外在知识产权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黄庆:主要原因往往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意识能力不足。我国企业无论是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运用,还是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方面的意识都还尚显不足。我国企业对于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转让受让、知识产权诉讼应对等了解不够、能力不强。遇到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熟练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企业不多,下决心打官司的企业更少。企业一旦遭遇境外严酷的知识产权竞争压力,就明显感到“水土不服”,经验不足。
二是企业获得的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有限。知识产权环境相对复杂,加之语言不通等因素,我国企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程序熟悉和了解程度不够。同时,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国内行得通的知识产权行为并不意味着可以顺利延伸到目标市场所在国。
例如,专利权利要求的撰写、解释方式,等同侵权原则的适用方式,商标申请时对于实际使用或意图使用的要求等,世界各国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可以通过审查的专利权利要求,在美国可能被驳回申请。
又如,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诉讼程序中,ITC在受理起诉30日之内开始调查,一年之内做出结论,被告必须在短时间内收集证据来否认侵权的指控,答辩书必须在20天内完成。再如,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的申请程序上,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程序上以及在诉讼证据的要求方面,欧美各国与中国都存在着显著的不同。由于远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程序不熟悉,我国企业往往处在十分不利的地位。
三是高端知识产权专业服务还跟不上。知识产权问题需要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我们国内能够为企业“走出去”真正排忧解难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还不多,懂产业、能力强、国际化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还不多,能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的专业化支持非常有限。
四是风险防控不到位。很多企业对风险重视程度不够,缺少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或未能提前对风险进行评估,或抱着侥幸心理未对风险提前做好应对方案,未能做到“有备而出”。我国当前许多海外运营的科技背景上市公司,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部门或措施。
绝大多数企业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或直接投资时,极少会对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分析评议。例如,出口商品的商标是否与当地企业已注册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商品本身或生产工艺是否落入当地的专利保护范围?目标国同行业竞争企业的商标、专利持有情况如何?自己的版权、商标、专利、技术秘密是否可以取得当地的保护?目标地区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如何?这些问题都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息息相关。
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工作的顶层设计
《21世纪》:在政府层面可以如何帮助企业做好专利布局?知识产权局如何推动企业“走出去”?
黄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知识产权护航企业“走出去”工作高度重视。从去年开始,我们将这项工作列为局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加大了投入力度,针对现存问题和原因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
比如,针对企业意识能力不高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依托于“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知识产权走基层 服务经济万里行”等活动一方面普及宣传重要性,一方面教导传授实务技能。
再如,针对海外信息获取难的问题,我们启动建立专门针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将企业“走出去”需要了解的海外知识产权动态信息、环境信息、法律信息、实务信息等汇集聚类整理,这个平台今年就会正式上线。
我们还编制了一系列的实务指引,帮助企业更多了解、更好运用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再如,针对高端专业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我们启动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项目,今年我们还打算对国内涉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一些海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信息进行汇集发布。
去年年底,在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时隔6年之后,国家再次出台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对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做出部署。
文件中对知识产权工作支持企业“走出去”也提出了明确部署,包括:收集发布主要贸易目的地、对外投资目的地专利相关信息。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帮助企业在国外布局专利。在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运作的专利运营公司。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联盟,帮助企业在当地及时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有了这些明确的部署,有了之前的实践基础,我们今年将会对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工作的顶层设计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继续为企业“走出去”在知识产权方面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多做事、做实事。(编辑 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