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乔布斯影响世界的专利发明

乔布斯自 1976 年创立苹果以来,他就一直努力撼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其实自己也拥有不少专利发明,不如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乔布斯影响整个世界的 8 大专利发明。

******

乔布斯不只是设计电脑,笔记本电脑,iPhone,iPad,iPod 和用户界面(你会发现所有这些和更多在他公布的专利范围),他还设计了这个玻璃楼梯。乔布斯目前所持有的专利中有两项与玻璃楼梯有关。

 

如果你深入了解乔布斯的专利,你会发现他非常注重“包装”——因为乔布斯坚信,良好的产品设计不仅仅关于设备本身,我们还需要加强设备的整体体验,比如说从你第一次进入商店的时候,你就会关注它,通过各种方法去了解它可以做什么。而乔布斯的核心信念现在被最尖端的全渠道营销专家看作是黄金法典。

 

这个非常小的专利集合只是苹果和乔布斯改变世界许多方式中一小部分而已,或许现在的乔布斯在天堂上看到这些真正的工具几乎影响着地球上每一个生命,他把强大的计算机带到了无数人的手中,他真的会微笑吧,而乔布斯有时候留给我面对财富,更多还是他的精神。

阅读更多...

曾经风光的HTC栽在了专利这件事上

近日,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CFO、全球销售总裁张嘉临在HTC季度电话财报分析会上发言称,公司将主要以恢复盈利为重点,减少中低端智能手机的发布,2017年HTC将退出低端手机市场,专注于旗舰高端机型如HTC U Ultra和U Play。

 

  HTC退出低端手机市场,意味着这家曾经的智能手机“先行者”正式开始转变其手机业务策略。根据HTC 2016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该公司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运营亏损,而每股摊薄亏损也连续第七个季度出现。2016年,有消息称HTC由于业绩持续下滑,需要变卖厂房以度过难关。

 

  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的新闻大概有这些:苹果、三星市场吸引力同往期相比下降;OPPO和vivo依靠非中心城市的线下实体店赢来大爆发,OPPO全年出货量甚至超越华为,跃居国内市场头名;曾经依靠互联网营销模式大热的小米遭遇“冷场”,市场份额持续下跌。而关于HTC的报道已经鲜少见诸报端,这个曾经在智能手机领域“差点干掉苹果”的公司的遭遇让人唏嘘不已。

 

  创立之初迅猛扩张,巅峰之时折戟专利战?

 

  1997年,王雪红、周永明、卓火土三人创办HTC。值得一提的是,王雪红是台塑创始人王永庆之女,她放弃了台塑这当时被称为台湾第一民营企业的继承权,选择自己创业。她的威盛公司生产的芯片甚至一度对英特尔和AMD公司的市场地位造成冲击,最后由于专利纠纷对簿公堂,之后王雪红从威盛抽身。

 

  创立之初,HTC主要经营代加工业务,作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和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包括戴尔Axim和惠普iPAQ等运行微软早期移动操作系统的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愿意让HTC为其定制手机,HTC得以以极低的代价迅速扩张。

 

  随着业务的扩张和王雪红对智能手机的敏感性,在2006年,HTC推出了自主手机品牌,并在这之后的几年内,凭借与微软、谷歌、各家电信运营商良好的关系和在代工时积累的技术,HTC在3G时期实现了智能手机业务的大飞跃。巅峰时期,HTC占据了世界安卓手机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2011年上半年HTC出货2000余万台,当年4月6日,市值首次超过诺基亚。而在2011年第三季度,HTC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5%,超越苹果。这个来自中国台湾的企业让当时的苹果CEO乔布斯大为头疼,而苹果决定发动对HTC的专利战争,“把依靠机海战术的HTC拖入专利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巅峰过后迅速衰落。早在2008年HTC和安卓开发者谷歌合作推出G1手机后,作为反制谷歌的措施,一向“友好”的微软宣布向每台HTC手机收取5美元的专利费。此事暴露了作为代工企业的HTC专利不足、布局不够的硬伤。“趁你病要你命”,老辣的乔布斯显然深谙专利诉讼之道。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从2010年开始,苹果将HTC拉入了专利战的汪洋大海中,而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HTC的市场份额缩水60%,苹果市场份额则大增。在巅峰期被“拖下水”的HTC从此一蹶不振,直至传出卖厂房的消息。

 

  HTC折戟的故事广为流传,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除了目标市场战略失策、小米等后来者的冲击、人才流失等因素,HTC给后人最大的教训无疑就是其核心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专利的不足。由于缺乏核心专利技术和有效的专利布局,HTC的供应链采购受制于人,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对手的专利牵制,让HTC不得不面临市场禁售、侵权诉讼等一系列问题。在苹果等对手挥舞起专利大棒时,HTC几乎没有反击之力。

 

  何去何从? 回归“代工工厂”可取吗?

 

  在智能手机刚兴起的年代,作为安卓手机阵营的代表,HTC以其丰富的产品型号、可靠的质量、用户口耳相传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而如今面临亏损的现实,HTC开始削减其手机业务。并没有消息称HTC会完全放弃自主品牌手机业务,放弃低端市场而主攻中高端市场应该才是HTC的策略。不过,HTC 10(官网售价4999元)在大陆的销售业绩一般,而由于HTC 10“大陆减配”风波,HTC的企业形象再次受到损害。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U Ultra和U Play,发布时间短,市场表现未知。

 

  关于VR业务,HTC表示,2016年第四季度,HTC虚拟现实产品VIVE推动了公司营收增长,但未能弥补智能手机营收的下滑,不过公司将继续打造HTC VIVE虚拟现实系统。HTC董事长兼CEO王雪红称:“HTC VIVE处于该市场的最前沿。”有报道称,HTC的VIVE在2016年占据大陆高端VR设备市场份额头名位置,不过由于VR市场总体表现不如预期,HTC想依靠VR业务扭亏的想法看上去难度很大。

 

  HTC将何去何从?业界普遍认为,HTC将回归其ODM业务,以减少营销和分销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张嘉临也提到,HTC将成立“power by htc”团队作为ODM部分,如帮忙制造商设计智能手机,以及与合作伙伴策略联盟的业务。去年,谷歌自主品牌手机Google Pixel 和Pixel XL依然是HTC负责设计和制造。但笔者在此不禁为HTC这样的决策表示担忧,代工工厂或是所谓“幕后”的角色依然会受制于人,HTC难道不应该从其手机折戟美国事件中吸取教训吗?

 

  结语

 

  从“差点干掉苹果”到出卖厂房,HTC的经历确实令人唏嘘不已。这家总部位于我国台湾桃园的企业,能否恢复往日的荣光犹未可知,HTC出海失败作为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例,它的警示作用犹在:研发基础专利技术,加强海外专利布局,全面构建核心产品的专利池,将专利布局与产品、市场以及行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对科技型企业至关重要。(高云翔综合)

 

  附:HTC智能手机专利大事记

 

  2006年,HTC创立自主手机品牌,并于2007年、2008 年推出了HTC Touch 和HTC Diamond。2008年,HTC与谷歌合作开发安卓系统的手机G系列,随后微软向每台HTC手机收取5美元专利费。

 

  2010年,苹果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称,HTC智能型手机等产品侵犯了其拥有的10件美国专利,针对HTC的“专利战争”自此开打。

 

  2011年上半年,HTC出货2000余万台,这个记录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打破。2011年第三季度,HTC在美国市场占有率25%,成为美国第一大手机厂商。

 

  2011年4月6日,HTC市值超335亿美元,市值首度超过了手机巨头诺基亚。

 

  2011年底,HTC被美国法院认定侵犯了苹果公司的第647号专利,并决定从2012年4月19日起对HTC涉及该专利的智能手机实施进口禁令。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HTC的市场份额缩水60%,苹果市场份额则从46.84%增长至76.88%。

 

  2013年10月,一家英国法院裁决称,多款HTC手机侵犯了诺基亚的一项移动网络标准专利。这是法院同年第三次裁定HTC侵犯诺基亚专利权,HTC侵犯的诺基亚专利已达4件。

 

  2015年6月1日,HTC的股价跌破100元,走到了自2002年上市13年以来的最低点,HTC董事长王雪红因此召开股东大会向股东致歉。

 

  2016年4月,德国曼海姆法院认定HTC专利侵权事实成立,裁定HTC禁止通过德国电信销售旗下手机产品。

阅读更多...

我国开关柜防潮除湿技术专利申请质量待提升

近年来,中国的开关柜防潮除湿技术专利申请持续增速。本文作者经过专利检索分析发现,虽然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上遥遥领先,但是仍存在部分专利申请构思大同小异、专利申请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这是国内申请人未来进行专利布局需注意的问题。

开关柜是电力系统在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的重要器具。当开关柜等电气设备在潮湿环境中运行时,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表面就会出现凝露,由此可能引发带电设备接地、带电设备对地放电和电源短路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增加检修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影响电气设备所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就需要在该领域增加行之有效的防潮除湿技术,用以满足电气设备在潮湿环境下正常运行的需求。

 

本文以世界专利文摘数据库公开的专利文献为基础,对开关柜防潮除湿领域专利申请进行了检索分析。截至2015年4月3日,该技术领域共提交了401件相关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加

 

开关柜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运行时对于环境湿度的要求较高。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开关柜内部环境湿度控制进行研究,并提交了一些对开关柜内部进行通风防潮的专利申请。从其专利技术发展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期:从1976年至2005年。这一时期,日本和德国是该技术的主要专利申请国家。在此期间,对于开关柜内部环境湿度控制的问题,较早的专利申请大多集中在通过柜体外壳设置通风结构,如通风孔、百叶窗等,或者在此基础上,在柜体内部设置风扇或者风机来强制进行空气对流,通过内外空气交换来降低柜体内部的湿度;后期的一些专利申请出现了采用加热装置或制冷电路进行加热除湿,或采用制冷除湿的方法,并结合空气对流和吸潮物,以达到更好的综合除湿的效果,为后续除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是波动增长期:从2006年至2010年。这一时期开关柜防潮除湿专利申请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长,中国和韩国的相关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对电力设备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复杂精密的电力设备需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克服千差万别的环境条件,此前各种解决开关柜内温度和湿度的技术方案,在运用到具体的设备和环境时,可能会产生新问题,使预想的除湿效果大打折扣。综合分析可知,本阶段主要是采用加热除湿这一技术方案,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加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扇以及相关的控制部件等,实现开关设备内部除湿的自动化控制。

 

第三阶段是迅速发展期:2011年至今。与第二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相关专利申请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增长,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依然稳居世界首位,远超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格局,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电力网络建设的需求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一些知名电力公司在技术上取得了进步,以及取得技术应用成功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在此期间,人们对开关柜内部湿度控制的效果有了更高要求,并在以往除湿技术的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完善。面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不少专利申请做出了改进,并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它们的出现为开关柜、端子箱等电气设备除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专利申请质量有待加强

 

笔者进一步对国内外开关柜防潮除湿技术主要专利申请人进行分析发现,专利申请量排名靠前的专利申请人主要有:韩国LG电子、日本三菱电机、日本松下电器、法国液化空气、美国惠而浦、日本东洋等。由此可见,在该技术领域,日韩企业一直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尤其是日本在电子电器行业掌握着全球先进的核心技术,代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在该领域国内专利申请人中,国家电网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占据了近一半,这是由于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家电力巨头,是国内电力网络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排在其次的是昆山德能防潮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研究防潮技术的公司,其相关的专利申请量排在前列也算顺理成章。由于这类电气设备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该领域的专利申请人大部分集中在企业。

 

此外,笔者进一步分析了开关柜防潮除湿专利申请按IPC分类号分布的情况。这些分布情况体现了相关专利申请解决开关柜防潮除湿问题的不同角度。开关柜防潮除湿领域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H02B(供电或配电用的配电盘、变电站或开关装置)下,占申请总量的一半以上,这是由于开关柜防潮除湿技术主要涉及电气箱柜内部防潮除湿技术,其与供配电系统密不可分;其次,涉及G05D(非电变量的控制或调节系统),这是由于某些电气箱柜是通过使用电力装置进行湿度控制的来实现防潮除湿的;最后,该领域专利申请还涉及H05K(印刷电路、电设备的外壳或结构零部件、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说明相关申请还试图通过改进电力设备外壳或结构零部件来实现防潮除湿。

 

自2005年以来,国内企业在开关柜防潮除湿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增长迅速,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笔者通过对国内企业在该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发现,开关柜防潮除湿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空气对流除湿、吸潮除湿、加热除湿和制冷除湿4种,对除湿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主要在于融合各种除湿技术的短板和实现自动化控制除湿技术,从而获得更好的除湿效果。对国外相关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可知,其在开关柜防潮除湿技术领域的专利发展路线亦是如此。

 

近年来,中国的开关柜防潮除湿技术专利申请持续增速。虽然日本、德国等国家在该领域的研发起步较早,但是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在2000年之后开始提交大量的专利申请,并跻身世界首位。不过,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上虽然遥遥领先,但是仍存在部分专利申请构思大同小异、专利申请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这是国内申请人未来进行专利布局需注意的问题。  

阅读更多...

黑莓指控诺基亚侵犯其专利

黑莓周二在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联邦法院向诺基亚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诺基亚侵犯公司专利,并要求该公司针对多款使用行业技术标准的移动网络设备支付专利费。

 

******

 

黑莓在诉讼中指出,诺基亚Flexi Multiradio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和Liquid Radio软件等产品使用的技术,侵犯了黑莓多达11项专利技术。

 

诺基亚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已提供给T-Mobile美国和AT&T等美国运营商的长期演进技术(LTE)网络之中。“在未获得黑莓授权的情况下,诺基亚仍坚持使用支持行业技术标准的产品,”黑莓在诉讼中称。

 

黑莓在诉讼中表示,“公司寻求为诺基亚未经授权使用公司的专利技术获得相应赔偿。”不过黑莓并未透露索赔的具体金额。

 

因为黑莓智能手机业务不断萎缩,在首席执行官程守宗带领下,黑莓正在寻找新途径来提升公司营收。黑莓此前已借助一系列的收购增加了一整套软件产品,并借助持有的众多无线技术专利,开始通过谈判向其它厂商授权专利。

 

黑莓表示,诺基亚掌握自己的侵权情况,因为这家公司在自己的一些专利申请中引用了这些专利。黑莓持有的部分行业技术标准专利来自于曾经的通讯设备巨头北电网络。

 

黑莓表示,诺基亚在2009年曾参与北电网络的专利竞购,试图获得这批专利。不过最终一家名为Rockstar的财团在2011年以4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北电网络的专利,黑莓、苹果、微软为该财团的成员之一。最终,Rockstar竞拍获得的专利被成员瓜分。

 

考虑到黑莓声称诺基亚侵犯的是行业技术标准的专利,这家公司承诺将以公平、合理的条款授权这些专利。黑莓并未寻求法院颁布禁令,阻止诺基亚继续使用侵权专利。

阅读更多...

谈霾色变之抗霾专利的兴起

******

从几年前PM2.5还是个新鲜词儿、人们出门带口罩会觉得“夸张”,到如今全民关注雾霾,重污染天气里人们室外带口罩,室内用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不少人甚至带着测霾表随时关注空气污染指数——几年间,社会公众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防雾霾相关产品销量也飞速增长。目前,我国市场上主流的防雾霾产品到底采用了哪些防霾技术?国内外企业的相关专利布局又是怎样的?未来的防霾技术热点有哪些?为此,本报特推出专版,对防雾霾使用较多的空气净化器、口罩、新风系统和测霾表技术发展和专利布局情况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空气净化器:“小微”专利 能否“燎原”

当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雾霾一次又一次来袭,空气净化器成为人们室内防霾的优选。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空气净化器销量650万台,同比增长63.3%。2016年,空气净化器销量更是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事实上,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电产品,在国外发展历史较长,一些发达国家已达到50%左右的普及率,相关标准体系已非常成熟。近年来,我国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净化器才引起广大公众的关注。记者在了解网上商城和走访各大家电卖场后发现,目前,市场在售的各种品牌的空气净化器林林总总,其主要是通过采取活性碳、HEPA、离子、触媒等过滤方式,来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目前,中国为最大的空气净化器生产市场,全球约70%的空气净化器为中国企业生产,但核心技术部件基本为美日欧所垄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雾霾防护用品专利情报研究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对于防雾霾空气净化器,是否使用了防雾霾净化技术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特征,目前,典型的防雾霾净化技术主要有4种:高效过滤净化技术、负离子净化技术、静电除尘净化技术以及水洗净化技术。从2012年开始,全球防雾霾空气净化器专利申请量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底,在部分专利申请未公开的情况下,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296件;而2012年前,全球年均专利申请都在100件以内。

据介绍,在上述专利申请中,来自中国创新主体的专利申请约占总量的90%,远远超过美、日、韩、欧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市场,中国创新主体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占据绝对优势:在华相关防雾霾空气净化器专利申请中,来自中国创新主体的专利申请占99%。

“总体来看,国外创新主体的专利数量并不占据优势,但其专利的被引用次数相对较高。另外,从申请类型和内容上看,国内相关专利申请多为实用新型,内容是以结构改进为主,技术较为简单、功能单一。国外企业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空气净化器的先进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其专利的有效率也较高。”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在国内防雾霾空气净化器市场,国内品牌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进口产品则占据中高端市场。以夏普为例,其主推HEPA高效过滤与净离子群技术相结合,占据了高端市场的较大份额。在国内品牌中,美的、格力也拥有一定规模的产品生产线和研发实力,美的在国内相关专利申请共51件,格力27件,在国内申请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一位和第六位。

“不过,我国在专利布局数量上占据了明显优势,虽然成果创新高度还有待提升,但是这种小微专利的布局就是无数个‘星星之火’,如果中国企业能在点滴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也许未来可以形成‘燎原’之势。”该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鱼龙混杂,但随着新国标对市场的逐步规范,要想长远发展,必须以技术为根本。

目前市面上的防雾霾净化器多采用单一净化技术,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负离子净化技术。但单一的空气净化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未来,我国企业可以考虑在高效过滤技术与负离子净化技术结合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此外,人性化、智能化、在除霾基本功能之上扩展加湿、灭菌等综合技术,将成为空气净化器产品开发的主要趋势。我国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加强核心技术积累,部署基础专利;另一方面,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方式,开发出一批外围的应用技术专利,并形成对国外核心专利的包围网,通过交叉许可等,赢得发展空间。”上述负责人表示。

新风系统:专利破霾  除尘迎“风”

“等风来”,这个词如今已成为人们应对雾霾天气时的流行语。2016年入冬以来,雾霾多次围困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波及城市达20多个,多地因连续严重雾霾,拉响了红色警报。针对持续加重的雾霾天气,一种名为“新风系统”的除雾霾利器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为深受雾霾困扰的人们送来了一缕清风。

据了解,新风系统又称开放式循环系统,是一种新型室内通风排气设备,使用该设备可以让人们在室内呼吸到新鲜、干净的空气。新风系统分为单向流新风系统和双向流新风系统。具体的技术运用是通过采用高电压、大流量及小功率的直流高速无刷电机带动离心风机运转,依靠机械强力从一侧管道向室内送风,再由另一侧管道向室外排风的方式,使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灭毒、杀菌、增氧。

“新风系统是根据‘新风流动场’的原理,在原有循环排风系统中,加入过滤网和部分管材等器材,在循环进风的同时,用过滤网把空气中的灰尘、PM2.5以及肉眼看不到的颗粒物等过滤掉。该系统对于老人、小孩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较为适宜。”北京国美电器一位技术人员介绍,新风系统由于价格较高,国内市场销售情况一般,目前销售比较好的品牌主要是松下、三菱和格力。“新风系统的优势在于,室内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另外,其对去除室内装修后挥散的有害气体、调节室内湿度及有效排除各种细菌、病毒等也起到积极作用。”该技术人员表示。

那么,新风系统的专利布局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北京合享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顾问部经理王晓华通过incoPat专利数据库检索后发现,目前新风系统尚属于一项较新的技术,市场上的新风系统与室内的中央空调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王晓华介绍,从全球提交专利申请的情况看,涉及新风系统的专利申请自2013年开始持续增长,目前该系统在全球的专利申请量约700件,全球新风系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四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德国及韩国。中国的专利申请为79件,日本专利申请为60件,德国的专利申请为43件,韩国的专利申请为42件。日本的专利申请人主要有三菱、东芝、松下等企业;德国的专利申请人包括franhofe ges forschung等;韩国的专利申请人包括LG等;中国的专利申请人包括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伟盈技术研发(无锡)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艾尔新净化科技有限公司、镇江新梦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王晓华进一步检索后发现,新风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风机管材、过滤网、自动循环排风系统及净化器等方面。

王晓华表示,虽然中国新风系统的专利申请量较高,但其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以日本为例,日本在新风系统上共提交58件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仅为2件。而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据较大比重,发明专利申请相对较少。此外,中国提交的部分专利申请是在原有净化器和空调技术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后的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国的新风系统还应在如何正确感知室外工况、及时调节过滤效率、试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以及系统的清洗和维护等方面不断加强技术研发。

国美技术人员也表示,从实际使用看,由于新风系统的滤芯需要定期更换,该产品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未来,相关制造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强滤芯的研发,从而使新风系统的产品性能更加完善。

防霾口罩  依靠专利 构建防线

2016年底,覆盖国内多个省市的连续严重雾霾天气许多人还记忆犹新。随着雾霾天气的肆虐,防雾霾口罩为人们构建了一道抵挡雾霾的防线。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众多企业跑步进入市场,防雾霾口罩品牌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如3M、绿盾、霍尼韦尔、朝美、适美佳等。在安防领域耕耘多年的3M最先进入大众视野,并凭借其专业的防尘工业设计和丰富的产品线迅速获得市场认可。而绿盾等国内品牌也快速切入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防雾霾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企业进行专利较量的主战场。“目前国内市场呈现出3M与绿盾两家独大、多品牌混战的局面。国外品牌在PM2.5防护方面凭借多年积累,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反观国内企业,虽然专利产出较多,但普遍面临技术含量不高、核心技术偏少的窘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雾霾防护用品专利情报研究课题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目前,在防雾霾口罩领域,过滤效率、密合性与舒适度是备受业界关注的性能指标。截至2015年底,围绕上述3大性能关键技术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141件、198件、518件。此外,在全球防雾霾口罩专利的申请人前十位排名中,仅有两家国外企业,国内的个人申请人占据5席,其余为国内企业。值得注意的是,3M公司排在首位,其专利申请量明显多于其他申请人。

过滤效率是评价防雾霾口罩性能的首要指标,也是最重要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领域。目前,防雾霾口罩采用的主要过滤材料有活性炭、普通熔喷非织造布、驻极体滤材3类。其中,驻极体滤材是目前最成熟的品种,具备高效的静电捕获性能,是当前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3M、绿盾的防雾霾口罩均采用了这种过滤材料。在过滤相关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人前十位排名中,有4家国外企业,其专利申请量占有明显优势。在舒适度排名中,有9个为国内申请人,而在密合性领域,均为国内申请人。“在过滤效率领域,我国处于明显劣势,美国和日本等国掌握了驻极体滤材的核心技术,我国作为防雾霾口罩需求大国,相关技术主要集中在普通熔喷无纺布和活性炭方面。在舒适度和密合性上,由于单个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都不大,我国优势也不明显,在专利布局和产业应用上都有很大提升空间。”上述负责人表示。

“目前,防雾霾口罩的关键技术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尤其在过滤材料方面,国外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优势。但从专利申请量上来看,国外公司尚未形成一家垄断的局势。因此,对我国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上述负责人建议,国内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尤其在过滤效率方面着重关注驻极体滤材的研发,寻求更好的过滤效果。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技术是我国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与领先的科研机构合作,找到PM2.5过滤技术的突破点,并进行相关专利布局,形成自主技术高地。另外,也可以考虑建立专利联盟,相互补齐短板,抱团取暖,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测霾表  “身材”纤巧 专利不少

自2016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部分省市已遭遇多轮雾霾侵袭,严重时部分省市的监测点PM2.5指数一度达到1000微克/立方米。面对来势汹汹的雾霾,除空气净化器、口罩等除霾、防霾产品依旧是家家户户抢购重点外,手持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测霾表)也悄然走红。究其原因,有的消费者表示想检测雾霾天气时室内空气质量受到多大影响,还有的消费者想了解室内空气净化器是否有效。

雾霾检测方式目前主要分为3种:微量振荡天平称重检测方式、β射线称重方式以及光散射检测方式,其中前两种均采用滤膜称重方式,检测结果精准,但存在仪器体积大、费用高、能耗高的问题,通常用于气象站等专业环境检测领域。而测霾表多采用激光或红外线光源实现光散射检测,由于激光光源具有高亮度、高灵敏度、稳定性好的特点,所以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测霾表都采用激光光源进行检测。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测霾表通过检测粉尘电荷积累量、CCD感光元器件、图像分析检测粉尘等方式实现检测。

市场上热销的激光光散射测霾表(下称激光测霾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审查员刘琳向本报记者介绍,测霾表利用激光器作为光源,光电检测器作为接收器,激光发出的光源照射在接收器的光敏感区,当有颗粒物通过光敏感区时,光的强度就会发生改变,这样光电检测器接收到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产生不同强度的电信号,电信号的强弱与粉尘浓度之间具有一定比例关系,从而得到粉尘的浓度值。

别看激光测霾表体积小巧,其中却蕴含了光电信号检测、光电信号调整、粉尘浓度计算等许多技术。刘琳通过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WPI)对激光测霾表相关技术进行检索发现,截至2017年1月13日,共有相关专利申请2503件。“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2000年以前相关专利申请为570件,2001年至2005年为424件,2006年至2010年为492件,专利申请稳步增多。”刘琳介绍,2011年至2016年,相关专利申请达到951件,这与2010年后雾霾天气频发,人们对检测设备、净化设备的需求激增密不可分。

通过在电商网站进行查询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测霾表售价区间浮动较大:多数国产品牌价格为100元至600元不等,汉王公司推出的测霾表价格稍高,接近千元;而TSI、Dylos等外国品牌价格基本在2000元以上。可见,国内外不同品牌的测霾表价格差异明显,那么,双方在技术上是否存在差距呢?

通过检索发现,汉王公司在雾霾检测领域拥有4件专利申请,均涉及激光检测技术,其中3件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侧重于检测装置结构的改进;1件为发明专利申请,不仅涉及检测装置,还涉及计算粒子浓度的方法。Dylos公司在测霾表领域有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涉及对杂散光的处理和对粒子速度计算的改进。TSI公司提交的与雾霾或气溶胶有关的专利申请为24件,最早的专利申请(US4387993A)公开于1983年,涉及激光检测的专利申请为9件。对比来看,TSI公司作为行业领先者,在微粒检测领域具有较多的专利储备,并且对检测系统的结构和具体的微粒检测方法均有较多的专利布局。

“与国外品牌相比,国内企业提交的涉及激光测霾表实质改进的专利申请并不多。市场上的测霾表多数还停留在应用层面,如将粉尘传感器集成到车内雾霾检测系统中,或者结合甲醛等其他气体进行检测,或者增加WIFI等通讯功能。”刘琳表示,总体来说,国外企业掌握的专利大多数是粉尘检测单元、检测方法的改进等,我国企业还处于简单的集成应用阶段。刘琳建议,国内企业应当加强对粉尘检测技术的研究,如粉尘传感器、检测系统的结构、粉尘浓度的算法研究等,从而掌握测霾表的核心技术。

阅读更多...

新飞两项专利再次荣获中国专利奖

近日,国家级知识产权领域最高级别荣誉新鲜出炉,全国各个行业568项专利优秀奖从上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新飞两项专利再次荣获中国专利奖《一种压缩机固定连接板》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叠翼冰箱(竖门)》获评“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这是新飞第三次斩获国家级专利奖。
  此次获奖项目解决了冰箱领域固定压缩机的安全及操作难题,并以引领中西结合的消费方式,实现了新飞电器在专利管理方面实现的新突破,充分体现了该公司近年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大专利挖掘力度,提升专利应用价值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中国专利奖的获得可以对技术人员起到极大的鼓舞和振奋作用。
  据悉,这是新飞2012年一项发明专利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的“中国专利优秀奖”;2014年一项外观专利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的“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之后的第三次获奖,此次2项专利同时获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的“中国专利优秀奖”,还有一项外观设计专利获得的“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
  中国专利奖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开展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旨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该奖项的评奖标准不仅强调项目的专利技术水平和创新高度以及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也注重其在市场转化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对国内创新成果特别是专利成果的综合效益具有重大影响。
  新飞专利ZL201220060360.7《一种压缩机固定连接板》克服了现有压缩机固定连接板的内侧菱形孔不适合设有电磁阀或电容的智能型电冰箱使用、外侧菱形孔固定不稳定以及压缩机固定连接板角部为直角不符合压缩机室内电器件的电气安全要求的缺陷,颠覆了传统压缩机固定连接板的设计,能够适应于所有冰箱使用,实现了一项专利可以在任何冰箱上通用的技术改进,能够为所有冰箱带来利益,产生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利益,解决了冰箱领域固定压缩机的操作难度,节省了操作人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同时,该压缩机固定连接板不仅给制冷设备压缩机的安装提供技术支持,使得压缩机的固定既快捷又固定稳定,符合电气安全要求,其通用性可以减少生产或者采购固定板的类型,进而降低成本,为今后冰箱零部件的设计带来重要影响!
  新飞专利ZL201530239601.3《叠翼冰箱(竖门)》灵感来源于太极不对称的动态平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包容,辅以现代的精细工艺,使中国文化符号在现代产品上进行了全新演绎。整体门体面板采用创新工艺的无界玻璃,直边与R40大圆角相结合,体现一种无界与包容,传达出一种含蓄恬静的优雅,这也是高端生活家庭,对富含人文底蕴的家居追求;太极与竖暗扣手造型的巧妙融合,达到视觉与情感的动态平衡。竖暗扣手流线型设计把握安全舒适,并与外部的大圆角相互保持统一。
  大圆角设计同时强调家电设计艺术化,将家电成为家居环境中的艺术品,带给消费者感官和心灵上的审美体验,这种简约的设计能给予人们一种彻底的放松、舒适的感觉,符合人们在日趋繁忙的现实社会中所产生的亟欲摆脱繁琐的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同时优雅的外观设计让消费者享受工业设计所带来的随心自由与便捷。表面中国传统藤纹元素的暗纹理设计,表达出自然恬静的寓意,运用折光油墨印刷工艺,呈现出丝绸般的质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此外观设计运用设计战略思维,形成企业系列产品形象,在原有新飞“莱铂锐”产品系列上进一步提升。新飞提出新的理念“衡”,表现产品与家居环境的和谐关系,强调家电设计艺术化,引领消费者对富含人文底蕴的家电家居化的追求。新的人机概念,合理的功能布局,四门、多温区变频设计,优化了食物储藏方式,引领消费者对冰箱使用体验创新的追求。国家一级能效,获得CQC一级3C认证,节能环保,引领了低碳节能的消费潮流。积极倡导简约主义生活理念,给与人们一种彻底的放松,舒适感觉,符合人们在日趋繁忙的现实社会中所产生的亟欲摆脱繁琐的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同时优雅的外观设计,消费者享受工业设计所带来的随心自由与便捷。整体大圆角的西方设计与表面暗纹理的东方元素相结合,西方的优雅邂逅东方的审美,引领中西结合的消费方式。
  此外观设计引领家电行业家电设计家居化的趋势,大圆角暗扣手,加上表面丝绸般的吉祥元素暗纹理,使它轻易成为一件家居艺术品,给人们放松、舒适的感觉,满足人们在繁忙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寻求简单与自然的心理。家居化以及大圆角设计安全化都推动了行业前进的脚步。

阅读更多...

思科诉Arista侵犯专利

******

陪审团在Arista和思科(Cisco)之间旷日持久的专利和商标纠纷中作出支持Arista的判决。
2014年12月,思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对Arista提起版权和专利侵权诉讼。
思科在诉讼中称,Arista侵犯了它的不止一项专利。
思科认为Arista侵犯了它的版权,包括思科的网间操作系统(IOS)11.0,思科IOS 11.1和思科IOS 11.2。
诉讼称,思科IOS软件中的一个“重要部件”是“命令行界面”(CLI)。CLI是思科产品用户安装、管理产品时和产品进行交流的用户界面。
思科还在诉讼中引用了注册号为7047526的一项名为“多个可执行程序的一般指令界面”的专利。
思科称,“Arista只是决定抄袭思科的独特方法和创新专有技术,并未在开发Arista产品方面进行昂贵且耗时的必要投入,尤其是并未在开发自己的CLI方面投入时间和成本。”
思科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向其支付法定损害赔偿、损失利润、相关费用、诉讼费、律师费以及判决前后利息,并请求采用陪审团审判。
12月14日,陪审团在加利福尼亚州北区圣何塞分院作出判决称,Arista并未侵犯思科任何受版权保护的技术手册。
陪审团称,Arista并未直接侵犯或诱导侵犯第7047526号专利中的两项权利要求。陪审团也认为Arista并未帮助他人侵犯该专利中的两项权利要求。
尽管陪审团在判决中称思科认为Arista侵犯了它的用户界面版权是有根据的,但陪审团也认为Arista证明了自己的公平使用。
本周《世界知识产权评论》(WIPR)报道称,思科已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Arista提起的单独的专利诉讼中获得胜诉。

阅读更多...

微软申请眼球追踪专利

 

        核心提示:目前微软的 AR 设备 HoloLens 还只是能检测到用户头部所面对的方向,这一新系统能更好地支持 AR 和 VR 应用,微软系统会先确定人眼球的注视方向。
        随着计算机正逐渐通过 AR 和 VR 与我们的感官融合,如何更好地追踪用户的感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技术将来会被无差别地应用在更广泛的人群之中。电子设备如何确定我们眼中所看到的内容?这个问题对实现更高水平的AR 、VR 体验,甚至是帮助身体有缺陷的用户来说都十分重要。国外媒体 Digitaltrends 报道,微软最近的一项专利申请文件显示出该公司正在研发新技术,以达到追踪用户眼睛注视方向的目的。新技术将帮助无法使用鼠标的用户完成与计算机的交互,比如在一些工业操作环节、航空领域和医疗急诊状况下。当然,AR 和 VR 领域也在其中。

******

        据专门追踪微软新闻的外媒 MSPU 指出,目前微软的 AR 设备 HoloLens 还只是能检测到用户头部所面对的方向。而这项新专利中描述的场景是通过传感器和处理器准确地锁定用户眼球的注视方向(与头部位置所朝方向互相独立)。微软的这种系统尺寸小,满足使用简单,功率低等要求,同时还能提高判断眼球运动和注视方向的准确性。
  不仅如此,新系统还配备了电容传感器以便更好地检测用户的眼球,还会根据使用者不同的生理条件进行具体设置。另外,该系统还能把具有导电材料的隐形眼镜放置在眼睛上,以增强电容传感器的响应性。一般情况下,与用户头部方向相比,微软系统会先确定人眼球的注视方向。举个例子,当你的头部面向右侧时,眼睛往左看(系统显示以眼睛朝向为准)。而更重要的是,这一新系统能更好地支持 AR 和 VR 应用。
  当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诸多追踪眼球的相关应用和系统,但微软表示大多数设备都过于昂贵、复杂、笨重,并且消耗功率极大。而该公司专利中展现的这项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价格低廉
  虽然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微软打算何时将这项技术投入市场,不过一旦实际产品面世,那么微软将打造出一个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快速准确的感知系统。这将帮助所有无法使用键盘和鼠标的用户,也会为 AR 和 VR 应用带来福音。

阅读更多...

苹果申请新专利 手机或能检测雾霾

******

         腾讯数码讯 (天空之城)谈到创新,没有多少智能手机制造商可以与苹果匹敌。明年将是iPhone诞生的第10年,许多人猜测,苹果可能会为手机增加新功能,猜测很多。本周四,美国******资料显示,苹果希望将环境传感器安装到设备扬声器的洞孔处。通过该方法,组件可以部分曝露,从而获得样本材料,与此同时,组件还可以用设备外壳保护。
 
  在扬声器洞孔或者接口处会放置隔膜,它可以用传感器电路吸入、捕捉或者阻挡各种样本材料,比如空气和水。用扬声器系统防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Apple Watch Series 2就做到了,不过,隔膜的运动可以用来更新样本材料,确保读取的数据更精准。
 
  苹果还表示,许多组件可以用作传感器,比如氧传感器、生物物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臭氧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各种气体传感器。
 
  什么设备会采用这种技术?何时苹果才会大规模生产类似的设备,提供给消费者?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不过如果能在手机或者手表中增加该技术,它的好处是不容忽视的。
 
  主设备可以从传感器读取信息,数据分析完毕之后可以通知用户。例如,如果用户拿着设备进入某区域,该区域充满了高浓度危险气体,设备会发出警告,告诉用户身体可能会受伤。还有,如果这种技术流行起来,未来可能会集成到智能手机、手表中,科学家可以用“众包”的方式收集数据,结果更精准。
 
  有了特殊实时信息,哮喘患者随时都可以知道哪些区域不能进入,当污染出现时,研究人员可以知道地点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发生的时间是何时,这样一来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将环境伤害降到最低。
阅读更多...

联系方式

青岛市 市北区

小港一路6号1416室

0532-82086088

0532-82086097

协会组织

  • 国际商标协会
  •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
  • 中华商标协会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 to 17:30
周六
9:00 to 17:30
周日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