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成立
******
贺化(中)为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揭牌
12月2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周期间,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发起的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旨在创造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良好环境,打造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为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等相关领导为联盟揭牌。
******
贺化(中)为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揭牌
12月2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周期间,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发起的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旨在创造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良好环境,打造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为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等相关领导为联盟揭牌。
昨日,记者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广东省位居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排名第一。据悉,这已是广东连续7年位居第一。
《报告》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环境等4个维度,对2016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行了排名。其中,粤(87.63)、京(85.04)、沪(84.56)、苏(81.71)、浙(80.10)等5省市综合发展指数高于80,被列为第一类地区,广东更是名列榜首。
今天,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发布《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报告显示,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国际排名进步显著。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介绍,报告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环境等4个方面,对全国及各省级区域2016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2010~2016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同时,对全球40个科技资源投入和知识产权产出较大的国家,从知识产权能力、绩效和环境等3个维度,进行了国际比较。
经测算,2010年以来,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5年达到187.3分,至2016年已达到200.3分。这种趋势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稳步发展阶段。
报告显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环境水平稳步改善,各项指数基本呈现平稳增长。韩秀成指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新目标的提出,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推向深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些因素均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创造数量、质量、效率的增长。
在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国际评价中,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国际指数为58.30,较上一年增长5.61;在国际比较方面,我国的排名在2012年~2015年的4年间,从第19位提升至第10位,知识产权发展总体水平快速提升,但与美国、日本仍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从2015年各国产权制度、市场、文化环境指数对环境指数得分的贡献程度可以看出,在我国知识产权环境指数中贡献度最高的依然是制度环境指数,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得分的贡献明显不足的情势依然存在。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今天在京发布《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国际排名提升至第10位。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达到200.3分。从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来看,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排名位居前列。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发展增幅较大,陕西、安徽、湖北增幅分别为4.64%、4.44%和4.36%。在国际比较方面,报告显示, 2012年至2015年,中国排名从第19位提升至第10位,知识产权发展的总体水平快速提升,但与美国、日本存在差距。
背景
4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 “世界知识产权日”。日前,昆明市首次发布《2016年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展现了昆明市近年来专利、商标等各类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的现状。
话题
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完善行政保护和司法、刑事保护衔接机制?这些方面都是为创新驱动保驾护航的着力点。
发展现状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增强
昆明市科技局局长谭翔浔介绍,2016年,昆明市专利、商标等各类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全年全市专利申请达14290件,占全省总量的60.27%,同比增长29%。专利授权7268件,占全省总量的60.41%,同比增长7%。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635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5件。
全年新增商标注册申请27315件、新获准注册商标18975件。另外,昆明市获“云南省名牌产品”“昆明市名牌产品”称号各113个,累计有效“云南省名牌产品”达313个、“昆明市名牌产品”达335个。“东川乌金猪”“富民百花山苹果”“西山谷律花椒”等11个产品获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理标志申请立项批复,全市累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达到5个。
积极推动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速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去年,昆明市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47家、昆明市创新性视点企业25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2197件,技术交易额23.07亿元。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年产值12亿元。昆明市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
行政保护 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深化
“昆明有如此好和多的知识产权,除了运用、管理、宣传、服务等方面外,我们更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谭翔浔说。据介绍,2016年,昆明市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制定实施《2016年昆明市流通领域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方案》,以流通市场为突破口,联合工商、质监、公安和省、县(区)知识产权等部门,采取集中检查、重点办案方式,开展专项行政执法12次,出动290余人次,检查大型商场、超市、药店、批发站等21家,检查商品5000余件,查处假冒专利44件,有力地打击了专利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
该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双打”专项执法行动,积极推进商标专用权保护政企联动,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商品、重点违法行为,以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昆明市知名商标和地理商标为重点保护对象,严厉打击各类侵犯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查办各类案件116件。市文广体局积极开展“剑网行动”和“扫黄打非”行动,检查出版物市场等9084家次,印刷复制企业5019家次,取缔出版物市场等53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严查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省市名牌产品等行为。市林业局开展打击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专项整治行动;农业局开展重点产品、市场、区域专项整治活动,受理举报案件131件,立案查处和结案23件,严厉打击和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
同时,围绕深化知识产权管理,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市知识产权局探索“政府—平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协同机制,启动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市工商局推进“增标、升标、扶标、护标”工程,建成“昆明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服务监管平台”。市文广体局加强软件资产管理,建立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市公安局建立联合执法打假机制和警企协作机制,强化基础排查整治,推进打假防控体系全覆盖。
司法保护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涉及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越来越多,仅2015年至2016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01件。其中民事案件 891件,刑事案件10件。再加上工商、质监、公安、海关等部门每年开展各类专项行政执法行动中,也有涉及近千件的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案。
据了解,在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类型中,除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案件外,还有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纠纷、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及装潢纠纷、商业诋毁纠纷、侵害经营秘密纠纷、技术合同纠纷、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等多种类型。
在这些案件中,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总体呈增长趋势,诉讼主体涉及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其中包括“LV”“微软”“宜家”等大公司、大品牌。权利人集中维权案件诉讼规模持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商标、著作权和专利权各个领域均有集中维权的系列案件出现,被控侵权的终端主体多为个体工商户、超市、商品集散市场等。
“为了加强促进与保护的配合,我们会在一些案件审理过程中,邀请行政机关的人员旁听,特别对涉及新领域、新问题和保护标准较为模糊的案件,给予相关意见,从而有利于明晰法律规范、细化法律标准、澄清法律界限。”昆明中院副院长夏静良说。比如昆明中院知识产权庭审理的彝族特色“罗婺酋长”“彝族女土司”和“祭祖鹰柱”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中,得出关于雕塑作品设计者对每个设计阶段中产生的独创性表达享有著作权的认识,和在 “周丽英诉王丽云学术论文剽窃案”中对侵害著作权与违反学术规范之间关系的正面回应,均体现了昆明中院知识产权法官在相关领域人士意见的支持下,作出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裁判。该两案均因妥善解决知识产权审判的热点难点问题,入选云南省2015年度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解决医疗资源分配和发展不均衡问题——用智慧医疗破解“看病难”还有多远?
“为了挂上号,我一大早就去医院排队了!”“交费的队伍真叫一个长!”“带着化验结果换了一家医院问诊,结果却要求我重新进行化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医疗资源分配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目前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认为,采用“互联网+医疗”的智慧医疗是缓解“看病难”问题最具可行性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国创新主体积极在智慧医疗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但是较之美国、日本等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有专家指出,数据共享是实现智慧医疗的前提,我国应当采取措施,走出信息“孤岛”,只有互联互通,才能进行数据挖掘、加工,才能研发出真正实现“智慧”医疗的专利技术。
智慧医疗 发展空间广阔
据了解,“智慧医疗”是随着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而出现的,具体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并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将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员、信息、设备等连接起来并实现良性互动,以保证人们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
曾在医务岗位工作多年、现为北京集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孔繁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智慧医疗实际上是一种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医疗系统,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医疗数据共享、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甚至在将来还可能代替医生作出临床决策等,可以解决看病难、医疗资源分配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
在发达国家,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卫生信息体系是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开始,美国、日本等国家陆续启动卫生信息体系建设。相比而言,我国近几年才将目光投向智慧医疗领域,但是发展势头强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主要是缘于政策推动,比如2015年出台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6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与此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医疗信息等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使医疗物资管理实现可视化,从而实现医疗智能化。”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i智库(下称i智库)高级专利分析师杨青表示。
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医疗服务需求,智慧医疗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IBM、西门子、飞利浦等国外巨头纷纷涌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医疗行业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专利布局地区。
进步虽快 专利仍有差距
i智库数据显示,全球智慧医疗领域的技术发展起步于1960年,自1985年进入低速发展时期,2000年以后开始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4月,全球在智慧医疗领域的专利族超过6万项。
总体来看,美国在智慧医疗领域的研发成果最为突出。i智库高级专利分析师肖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在智慧医疗系统架构的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家庭健康3个细分领域,还是智慧医疗涉及的物联网、大数据等基础技术,美国均具有领先优势。”另外,日本的专利积累也不容小觑。肖丽介绍,日本自1980年开始在智慧医疗领域发力,东芝、日立等多家日本公司连年占据全球智慧医疗领域专利申请量前十名,但近年专利申请量呈现下滑趋势。另外,由于老龄化问题突出,日本试图从家庭层面分散医疗服务需求的压力,因此在家庭健康这一细分领域的研发投入较大。
i智库前不久发布的《全球智慧医疗行业专利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创新主体也开始在智慧医疗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专利申请量一度超越日本、美国。但是,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专利实力突出的创新主体仍然较少,且在智慧医疗涉及的较难技术领域缺乏专利布局。
据介绍,在智慧医疗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全球前20名的专利申请人中,日本公司12家,美国公司5家,荷兰、德国和韩国各有1家公司,而我国创新主体专利实力仍然偏弱,无一上榜。
从我国该领域专利申请情况来看,前三甲被飞利浦、西门子和通用电气这3家外国公司占据。易特科集团的2家关联公司——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四、第五位。该集团知识产权部副部长潘琼向记者介绍:“易特科集团提交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具体包括O2O健康管理、慢病干预处方、生物检测等6大领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专利布局,主要涉及电子病历共享、全科医生辅助诊疗系统等。”另据记者了解,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进入我国智慧医疗行业专利申请量前20名。
肖丽表示,相比于区域卫生、家庭健康,智慧医院是目前各国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在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等方面,我国专利申请量与美国和日本仍有较大差距,对于研发难度较高的临床决策和智慧处方技术,我国更是缺少相应的专利布局。“智慧医疗领域技术角逐日益激烈,面对美国、日本的夹击,我国创新主体的专利实力仍需大幅提升。”肖丽说。
弥补短板 加强数据积累
在“互联网+”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不少城市开始探索如何运用“互联网+医疗”的方式破解“看病难”问题。杭州市率先推出“智慧医疗”项目,杭州市属医院实现了电子病历系统与杭州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对接,同时,杭州市属医院之间、市属医院与下城区、余杭区之间的影像数据等也已实现共享。
由于医疗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和公共信息安全,因此我国一直对其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和限制。“杭州市实现医疗信息对接,打破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是实现智慧医疗的一次有益探索。”一位不愿具名的医务工作者表示。
我国目前处于智慧医疗的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及应用推广与真正实现“智慧”治疗还相差较远。杨青表示,只有互联互通,积累足够多的医疗信息样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加工,才能研发出智慧处方、临床决策等真正实现“智慧”医疗的技术。
“在这方面,不妨借鉴IBM的思路。”杨青介绍,IBM在初级阶段主要研发数据存储等基础技术,随后专注于数据库的开发和电子病历技术的发展,目前开始利用数据库辅助进行临床决策的研发,基于电子病历等医疗数据的分析获得个性化治疗方案是IBM在智慧医疗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2015年以来,IBM完成了4次大型收购,迅速弥补了缺乏数据的短板,同时加强了其在医疗数据分析相关技术的专利布局。”杨青表示。
11月8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国移动咪咕音乐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6第三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高校院校、音乐公司、版权律师等上百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国内音乐产业发展之路。尤为指出的是,此次论坛重磅推出了《2016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在总结过去一年音乐产业发展概况和主要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音乐产业的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音乐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达到3018亿元,同比增长5.85%,增速较2014年的4.9%提高了19.4%,标志着我国音乐产业继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到位,新兴融合业态产生的经济动能不断涌现。在我国音乐产业主体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以优质原创内容为核心、以突破产业边界为路径、以分享经济为纽带的“音乐+”发展模式成为音乐产业发展的新生态,“创新、跨界、融合”成为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新气象。
《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音乐版权环境继续好转,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版权许可收益再创新高,达到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其中,复制权和表演权收益都呈现出翻倍的快速增长。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总收入也创新高,达到1.55亿元人民币,不仅扭转2014年收入减少趋势,还同比实现11.51%的增长,网络直播的音乐版权问题也开始成为关注重点,线上KTV及网络演艺部分的音乐版权自2015年开始填补管理空白现象后,也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2015年,我国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达498.18亿元。其中PC端音乐市场规模为58.06亿元,同比增长13.4%;移动端音乐市场规模为41.5亿元,同比增加22.8%;电信音乐增值业务为398.6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5.01亿,同比增长4.8%。
2015年,我国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总产值达5.64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影视剧音乐总值为2.94亿元,同比增长27.8%;游戏音乐收入为1.2亿元,同比减少4%;动漫音乐总产值为1.5亿元,同比增长12.8%。
除发布上述《报告》外,本次论坛还就“音乐产业园区生态发展”“音乐产业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探究数字时代全球音乐产业的产值增长”“中国流行电音的发展和模式创新”“音乐产业的跨界融合” “电视、网综音乐节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全媒体视域下的音乐版权发展新业态”“IP内容、商业模式及资本的互动与共荣”等8个板块进行了专题研讨。
另外,本次论坛还启动了2017年即将于四川成都召开“国际音乐产业博览会”。该博览会由中音数协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发起,并与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美国克劳斯国际展览会议公司共同组织举办,是全球首个聚焦音乐产业全产业链的国际大型综合性博览会。
3月,“两会时间”,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站在向更高目标跃升的起跑线上,亿万人民期待着全国两会能够给出“中国号”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的航标,期望着广大代表委员积极履职、大胆建言,贯彻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
对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而言,2016年也将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之际,广大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为“十三五”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提振士气、凝聚共识。
“今年全国两会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就是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这也赋予了今年全国两会不同于以往的特殊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表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既是当前面临的新任务,也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他建议,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工作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何志敏说,前不久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这是对“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大部署。何志敏介绍,他正在酝酿提出一份完善专利行政执法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以推动形成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保护模式,为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离不开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近年来,“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版权侵权难题和各类知识产权保护新情况、新案例层出不穷,这也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广泛热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在今年两会提交的提案中建议,我国应加快着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文字着作权协会副会长张抗抗一直关注我国教材教辅的侵权问题。张抗抗建议,通过法律的强制约束,加强对着作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纪检组组长丁荣余表示,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支撑和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企业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升益也一直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的相关进展。其中,对于我国正在制定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秦升益建议:“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力度。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使知识产权真正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认真调查研究、主动议政建言,广大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将以更高质量的议案提案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必将进一步增强信心,汇聚力量。
“傍名牌”显然不是一个褒扬之词,但至今仍有人将其作为一种商业竞争手段。
虽然拉菲的价格被抬到了月球上,但你真正喝到的红酒,到底是“拉菲”呢,还是“拉斐”呢?实际上,无论是哪一个,可能你喝到的都不是传说中的那个“Lafite”。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在葡萄酒上注册“拉斐”与“拉菲”商标的,似乎都不是法国“Lafite”品牌的所有人。而众多的包含“拉菲”,如“拉菲伯爵”之类的商标申请,基本上都是想“傍名牌”的主儿。
“傍名牌”也有多种方式,除了使用别人知名品牌的中文翻译,还包括在企业字号上借用别人的商标名称、模仿使用近似的商标标志、使用别人的商标名称及注册域名等等。如果视野再宽阔一点,还有通过商标傍名人姓名,甚至热点事件的情况。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为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很多企业意图通过商标战略,来防止他人傍名牌。所谓“联合商标”与“防御商标”策略,就是为了应付这样的现象:前者是同一商标权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一批与自己真正使用商标相近似的商标;而后者则主要是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将其商标在不相类似的商品上分别予以注册,以防被别人在这些商品上注册该商标。
“脸谱”(Facebook)深谙中国国情,虽然它尚未进入中国市场,却已开始事先进行商标布局。它注册了包括“THE FACEBOOK”、“FACEBOOK”、“F”等在内的数十个商标,涵盖社区网络、照片分享、软件、搜索引擎、电子杂志、游戏等类别,甚至男女服装类别也注册了。更有趣的是,“脸谱”尽管在其网站上没有中文名称,却在中国对可能的中文音译进行了商标注册,包括飞书博、飞思簿、菲丝博克、脸谱、面书、脸书等。
实际上,想通过注册近似商标以彻底防止那些“合法”的“傍名牌”活动,并不容易。谁能猜到别人会取一个什么样的近似商标呢?微软公司要是早知道后来会有Lindows与Windows争风头,估计早就把它注册了。2004年,微软公司付出了2000万美元的代价,才让Lindows公司将其操作系统名称Lindows改为Linspire,从而结束双方的商标诉讼战。微软公司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说,很高兴Lindows公司将以“明显地只属于它自己的名字”在市场上竞争。这听起来,怎么都有点强颜欢笑的意味。
浙江某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1月在第21类和28类商品上申请了一个注册商标,结果同时招来了全球运动品牌耐克(NIKE)和全球家具卖场品牌宜家(IKEA)的商标异议,因为这个商标叫“NIKEA”,去掉前面的“N”,剩下的就是“IKEA(宜家)”;去掉后面的“A”,剩下的就是“NIKE(耐克)”。有人认为,事实上,借助于国际知名品牌来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这在国际商业竞争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关于NIKEA商标注册申请,此前有消息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驳回了耐克和宜家的异议申请,但NIKEA同时挑战两个跨国巨头,其后续的诉讼前景并不乐观。事实上,目前的查询结果显示,这两个类别上的NIKEA商标已经处于“无效”的状态。这也许是一个信号,表明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傍名牌”之路正越走越窄。
(作者单位: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