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饮料“大咖”
健力宝
品牌历史:
面世于1984年,着意于“健康、活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魔水”。作为中国第一个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健力宝率先为国人引入运动饮料的概念。1997年的销售额超过50亿。
衰败原因:
股份纠纷,对核心品牌的把控不力。1997年秋上市失败,两年后创始人李经纬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试图自筹资金买下政府所持股份,被否决。2001年营业额下跌,7月,三水政府主张卖掉健力宝,但不卖给李经纬团队。
2004年,健力宝集团的销售收入仅为28个亿,此时它已资不抵债。历经数次换主之后,健力宝“基本上已经成了烂摊子”。2013年李经纬离世,健力宝的未来更为外界所堪忧。
第五季
品牌历史:
广东健力宝集团于2003年推出的系列休闲性饮料。集团希望以大量的广告宣传,来营造诚恳,又不失年轻时尚的产品印象。通过中央电视台不同时段的广告轰炸,以及日本明星滨崎步的代言,给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
消失原因:
健力宝以“第五季”单一品牌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没有主力产品,致使品牌识别度降低;口味与同类其他品牌的产品无太大差异,必然造成消费者的认可度低。
旭日升
品牌历史:
中国第一款碳酸红茶饮料,也是第一款茶饮料。1993年,一个以供销社为家底、3000万元投资起家的旭日集团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做成了销售额高达30亿元的饮料巨头。然而从2001年开始,一日千里升腾起来的旭日,让人无法想象地滑向了“迟暮”的轨迹,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
消失原因:
2002年,集团陷入贷款无门、融资无望、资金链断裂和市场急速萎缩的困境。2004年,“旭日升”商标在江苏省苏州市险遭拍卖。一个曾位居中国饮品行业第二的企业竟然沦落到频频被拍卖的悲情局面。
乐百氏
品牌历史:
广东乐百氏集团是全国著名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在全国各大城市设有二十九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市场网络覆盖全国城乡。
衰败原因:
2000年,达能收购乐百氏;2001年,以何伯权为首的乐百氏五元老被踢出局。无市场方向,又缺市场策略,品牌形象弱化,乐百氏产品在市场上持续低迷。2005年,乐百氏亏损1.57亿元,2006年预计又将亏损1.5亿元。
酷儿
品牌历史:
这款LOGO酷似泡泡小孩头像的饮料,是可口可乐日本分公司的一款针对儿童市场的产品。小瓶装,以果汁类饮料为主,便于携带。1997年在日本上市,随后扩大到中国市场,在中国针对的是大中小学女生和年轻白领市场。
消失原因:
地域局限性,名称翻译有误,导致市场接受度低;品牌空洞,无品牌内涵,经不起推敲;企业内部员工对品牌意义不了解,执行有误区;产品品牌亲和力不高。
啤儿茶爽
品牌历史:
娃哈哈在2008年重金打造的新产品,2010年就在市场上消声匿迹了。
消失原因:
产品和消费者定位不准确;口感奇怪;产品归类失败;广告策略失败。关于“你out 了”这个广告,众人颇有非议。几个美女在教室里喝着像啤酒一样的东西,这了给家长和社会舆论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甚至有人说这是在诱导孩子去喝酒。此广告说明,“雷人广告”的确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品牌曝光,但是“不喝你就out”作为一种道德标签的绑架行为,容易引起消费者的逆反心理。
崂山可乐
品牌历史:
中国第一种碳酸饮料,1953年由国家在青岛组织开发。1980年到1990年,崂山可乐一直供不应求,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万吨,全国联营的生产厂家就有一百余家。
消失原因:
90年代,崂山可乐等国产可乐因机制、管理、营销、资金、人员等诸方面的原因,难以与洋可乐抗衡,并逐渐淡出市场。1997年,崂山可乐停产。
2003年3月,崂山可乐重出江湖,但在青岛的几家大型超市里都没有它的踪影。后来记者在一家本土超市里发现了优惠促销的崂山可乐。与其他“两乐”对抗,效果却不尽人意,最后仍然是被淹没的命运。